更多服务
上海举行“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
日期:2021-06-29 浏览
为期百天的“印记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27日在复旦大学揭幕。


  本次展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西泠印社指导,复旦大学、文汇报社、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家单位主办。展览以印章的形式,用篆刻艺术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伟大成就,上百方红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奋斗征程和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丰功伟绩、辉煌成就。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在有着116年悠久历史的复旦大学,篆刻艺术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底蕴和人文土壤。开幕式上首先呈现《金石华彩凌云志 旦复旦兮篆新篇》主题视频,讲述复旦大学书画篆刻艺术的历史传承,回顾师生不断探索篆刻教育新内涵与新形式的发展历程,展望大众篆刻逐步走向繁荣的未来篇章。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指出,此次展览恰逢建党100周年,用党史题材篆刻艺术作品教育青年、引领青年、激励青年的创新实践。以印言事、以印言史、以印言情、以印言志、以印言趣、以印言美,通过对篆刻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篆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承载起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参观者能在欣赏篆刻艺术的同时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接受一次生动的党史教育、党性教育。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表示,展览以时间为脉络,用300多枚印章记录并串联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参展作者有篆刻专业工作者,也有篆刻艺术的爱好者和大众篆刻的志愿者,牢牢把握了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的创作导向,展览倡导印章创作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材料,并以多元性的创新思维进行创作,在当今艺术也要具有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

  文汇报社副总编辑缪克构介绍,文汇报社全媒体聚焦,通过每日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文汇网、文汇手机客户端推出专题栏目,以印面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讲述由专家学者评选出的300余枚印章及背后的党史故事,弘扬篆刻艺术传统文化,栏目内容形式新颖,可读性强,读者反响强烈。


  在开幕式上,复旦师生重现了校园原创大师剧《陈望道》中“翻译宣言”的经典片段,带领观众回溯一代代复旦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光荣历史。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2017级本科生蔡育铮等三位党员同志及复旦附中望道学院人文实验班毛奕文同学共同传递《印记初心》主题印章,充分表达了老中青少四位代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展场的300余件作品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大部分,由专业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企业员工和科研单位职工设计创作,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展品印材丰富,多达二十余种。除石材、陶瓷、木材等传统用材,还有金属、树脂、亚克力、水晶、实木与金属漆、高铝耐火砖、玻璃微珠、玻璃纤维、石墨等新材料。印章制作采用电脑设计、IPAD篆刻、机器刻制,还有3D 打印、彩色喷绘等新技术,为中国印文化和篆刻艺术赋予更加丰富的新时代特征。


  “天问一号 祝融号”印章,使用添加了火星地表颜色的玻璃微珠新材料,由国家电网公司的篆刻者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们的指导下创作设计而成。


  展览特辟“印记复旦”专区,由复旦师生创作设计了49枚主题印章。从这座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建校时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复旦”二字命名,到陈望道老校长翻译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从抗战时期内迁重庆北碚,青年学子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复旦因此有了“夏坝延安”的美誉,到1952年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从谭其骧团队历时31年完成传世之作《中国历史地图集》,到新世纪新一代复旦人用“中国芯”助力中国梦,用8年的不懈努力让“永平脱贫”,用心血和汗水留下“种子精神”……作品以时间为序讲述复旦百年校史。

  百年耕耘再添新韵

  复旦大学不仅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红色基因,也历来重视以书画篆刻教育陶冶师生性情。马相伯老校长就是书法大家,在抗战时期卖字筹钱、支援前线,其爱国精神传颂至今,堪称后辈之精神榜样。建校后订立的复旦标识即以篆书“复旦”二字印面为核心并沿用至今。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于1979年成立,是全国高校第一个书画协会,由郭绍虞教授担任名誉会长,知名学者、书法大家周谷城、朱东润、王蘧常等教授担任顾问。


  2020年,复旦大学开全国综合性院校篆刻通识课程之先河,面向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程《玺印赏析与篆刻实践》,邀请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西泠印社社员张伟然老师和篆刻家徐谷甫先生以小班化形式联合开课,以第一课堂做大做深书画篆刻爱好者的蓄水池。依托书院加大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联动,配齐配强社团指导老师,提供开放多元的交流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传承和创新书法篆刻艺术,做到“学会、勤练、常展”。

  同时,一批包括大众篆刻体验中心、篆刻研习室、篆刻名家工作室等在内的传统文化研习空间逐步建成,以大众化、科技化、青春化为特征的日常研习书画篆刻艺术成为师生课余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次展览设有篆刻体验区,让观展师生得以在欣赏之余动手感受篆刻的魅力。
















杨浦人才网